戴全口牙齒后存在許多問題,最常見的是疼痛,引起疼痛的原因多為基托邊緣過長,牙槽嵴有明顯的倒凹,與骨頭尖、硬區(qū)等相應的基托組織面緩沖不夠,牙齒不穩(wěn)定,垂直距離過高,模型不準和基托變形等。臨床復診時可分兩類:一類是患者能明確定位,口腔粘膜有充血、破潰或潰瘍等容易發(fā)現(xiàn)患處的,可將牙齒及患部用棉紗條擦干,患部用小棉簽涂龍膽紫,再把牙齒就位,龍膽紫的顏色就會印在相應的基托組織面或邊緣。然后將有龍膽紫顏色的部位適當磨去一些,再試戴看疼痛是否消除。另一類是患者不能準確定位的疼痛,粘膜組織也看不出明顯的改變。這類的原因多是由某處有咬合早接觸而引起,這類情況用咬合紙查出咬合早接觸點,然后進行磨改。若仍有疼痛,就可能是因基托組織面局部壓迫粘膜過緊引起,需用補印法尋找痛點,確定部位磨改。半口活動義齒的副作用很嚴重嗎?
2.缺牙處空隙較大,基牙條件較差者。
3.缺牙伴有牙槽骨、頜骨、軟組織缺損者可采用活動牙齒修復。
4.需升高頜間距(墊式牙齒)以恢復垂直距離者。
5.患者不愿意調磨牙齒,無法作固定牙齒修復;或主動要求做可摘局部牙齒修復者。
6.腭列患者需以基托封閉裂隙者,可考慮采用活動牙齒修復。
7.拔牙后的即刻牙齒或過渡性牙齒按牙齒支持組織的不同,可分為以下3種活動牙齒類型。
例如:口腔異物感,甚至惡心、嘔吐、說話“舌頭大”、吃不方便等。
一般來說,在患者練習1或2周后,可以逐漸適應。
2摘下和戴可摘牙齒并不熟練,這需要患者練習。
2、飯后及睡前應將牙齒取下,刷洗干凈。
可用清水蘸肥皂、牙膏清洗,以免食物殘渣積聚和菌斑附著,不利于口腔衛(wèi)生和基牙、粘膜的健康。
2.初戴牙齒時,一般不宜吃硬物,應先吃小塊,軟食物,先用后牙咀嚼食物。
3.摘拿牙齒時較好推拉塑料基托,不要用力過大,戴上牙齒時不能用牙咬合就位,應用手按住就位,以防牙齒折斷,卡環(huán)變形。
4.初戴牙齒使用后,可能有粘膜壓痛,紅腫,可暫時取下牙齒浸在冷水中(不可自行修改)到醫(yī)院復診前幾個小時戴上以便準確找到痛點,以便修改。
5.活動牙齒在飯后,睡前應取下刷洗干凈,可用清水沾牙膏刷洗,禁止用開水及化學溶劑,刷洗時防止牙齒掉地上。
6.活動牙齒睡前摘下,以利牙齒組織的休息。
7.固定牙齒修復患者,不宜直接咬食過硬或過冷食物。
8.每半年至一年較好到醫(yī)院復診一次,牙齒的使用應聽從醫(yī)生提出的其他事項。
2.調石膏是沒有用抗膨脹液,也是招致石膏模型的收縮比例過大。
3.排牙時自然牙列的牙合面上有蠟,招致人工牙列排高。
4.充填樹脂時別離劑涂的過厚,招致咬牙合增高。
5.充填樹脂時沒有試壓,沒有做溢流漕招致樹脂充填過多,以致咬牙合增高。
6.樹脂充填終了后,壓盒時沒有完全把多余的樹脂擠壓出來。
7運用注塑聚合或注塑真空壓力聚合。
8.只需每一步都細心,咬牙合增高的問題還是可以完全處理的。(編輯3002)